近些年,金汇特材料产能的70%走进国内市场,其中半数产品供应海宁经编行业★★;产能的30%畅销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持续走创新路子,发力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不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陈国祥表示。
1999年★★★,眼看着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陈国祥终于下定决心卸下联胜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专心办企业,希望用另一种方式带领大家走向富裕。发布君了解到,无论是在宏图经编,还是在金汇特材料,很多员工都是当地人,甚至不少员工是家里两代人都跟着陈国祥干。
但是,陈国祥并没有就此满足。经编★★,是一个处于上游化工原材料和下游纺织服装制品之间的产业,越是深入,陈国祥越是感受到经编行业面临的在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行业配套经编机依赖进口等发展之困。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经编的上业。
20多年过去了★,原永星村和原联胜村合并成了永胜村,陈国祥却始终没有忘记村里的老老少少。他担起永胜村乡贤参事会会长的责任,筹建乡贤基金会★★,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他会在节日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为子女考上大学的家庭送上红包,对厂里的困难户照顾有加。
有一年,他看到联胜村小学的教室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心急如焚,可是村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难道要任由孩子们在危险中念书吗?当然不能。于是陈国祥“盯上★★★”了村办企业的桑塔纳小轿车。他当时心想:★“不就是不开汽车嘛★,哪有孩子们重要★★★。★”就这样,通过卖掉桑塔纳小轿车的钱和财政补助,新的联胜村小学拔地而起。慢慢地,联胜村也在陈国祥的带领下发展起来。
“这次,我花了将近3年时间做调研★★,最后把产品锁定在涤纶工业丝上面★★★。”陈国祥介绍,对比普通民用丝★,涤纶工业丝具有强度高、模量大、抗老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工织带★、汽车工业、石油钻探、安全防护等领域,行业准入门槛也更高。
“要做就要做最好!★★★”看到经编行业的发展前景后,陈国祥拿出全部身家和银行贷款★,购买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经编机器,创立了丁桥镇第一家经编企业——宏图经编★★★。而后的岁月里★★★,凭借良好口碑,陈国祥的事业蒸蒸日上。
2000年,海宁经编行业兴起。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那批企业家,陈国祥始终坚信,发展企业一定要洞察政策走向,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他花费数月全方位调研经编行业,为自己的事业搏一个跨越发展的机会。
陈国祥是土生土长的丁桥人★,在1999年之前,他还是身兼数职的★“企支书”★★。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村里任职期间,陈国祥带领村民修建水厂,铺设马路,扩大村办企业规模,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干好几份事,却只领一份工资。
提起金汇特材料,超40%的产品差异化率总能令同行惊叹:“实在是高!”对此★,陈国祥自有成算,他坦言★★:“
说干就干,2013年,年近花甲的陈国祥创立了金汇特材料,专做涤纶工业丝。2014年,企业正式投产。
此外★,在陈国祥的坚持下,近年来金汇特材料以数字化车间建设为抓手,不断释放产能。通过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丁桥镇的经编行业起步较晚★★,在创业期间,陈国祥多次拒绝了伸向他的橄榄枝。“我不会走出丁桥★,因为家在这里★,根在这里。”陈国祥坚定道★★。
此外,陈国祥还重视家风建设,带领妻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中捐款捐物★★,向丁桥幼儿园捐赠图书馆……★★★“海宁丁桥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助力家乡发展是我应尽的责任。★”陈国祥说道。
十年来★★,陈国祥带领金汇特材料趟过低谷,也爬过高山,却始终把创新放在首位。组建30多人研发团队,大力投入产品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已成功研发出高强有色阻燃丝★、超低芯吸丝、高强抗紫外线工业丝、细坦尼色丝等多个系列产品★。目前★,企业热销的近6成产品都是新产品,拥有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7个。
1979年,陈国祥担任丁桥联胜电珠厂供销科长★★★,后又兼任丁桥联胜村党支部书记和海宁环宇特种光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身背“村支书”和“总经理★★★”两份重担★,令他深感使命在肩,“因为看见过村里连工资都发不出的窘境,我就想,一定要为群众谋福利★。★★★”
如今,在企业的纺丝、捻线等车间★★,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场景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大部分生产线无需人工操作,只需定时巡检★★。”陈国祥说★,目前企业拥有德国巴马格最新设计的纺丝生产线万吨★,在行业内产能排全球第十位。